close

  加上手頭上這本高陽的《安樂堂》,天牛2014年讀了50多本書,這已是個不小的數目,但是天牛說,他家9歲的“小天牛”這一年讀的書比他多——接近300本。
  馬年春節之前,天牛把家從古盪搬到餘杭五常。距離主城區的文化地標遠了,但心儀作家的簽售會,天牛不會錯過。
  10月1日,為了80歲臺灣詩人鄭愁予在西湖書市上的見面會,天牛特意跑了一趟西溪天堂。作為西湖書市分會場之一的曉風書屋,則在兩天前就在體育場路的曉客廳召集起了愛詩的杭州人,與鄭愁予有了半夜溫馨的交談。
  那個時候,誰都不會想到,一個多月之後,曉風書屋會迎來另一位不尋常的客人。
  最近,朱鈺芳和先生薑愛軍正在忙於曉風書屋新新店的籌備。12月26日,朱鈺芳在微信上發出了新店試營業的消息。
  新新店將主打杭州風或者說西湖風,進店一眼望去,就是杭州的世故人情。此外,還設立了民國專題區。
  “之前一直在想民營書店還能熬幾年,現在我重新拾起了信心。”說起11月21日的總理來訪,朱鈺芳至今難掩興奮,“全國有70多家媒體關註跟蹤,以前大家覺得曉風是本土品牌,現在放眼全國,也沒幾家。”
  在西湖邊開一家書店,一直是朱鈺芳的一個情結,新新店恰好了了她多年的心愿,她轉述了一位朋友話——“大跨十八步,就掉進西湖裡了。”
  總理來訪以及新店開啟,讓朱鈺芳覺得2015年將是曉風書屋的一個新起點。在艱辛之外,朱鈺芳更覺得開書店是一個“好玩有趣”的過程。為了呈現新店特色,她在香港收集了很多舊雜誌,老銀器。“在一個衣櫃的夾層中,我竟然發現了一張上世紀初葉的老報紙。”
  這些老舊擺設,其實暗含了曉風經營方式的轉變,朱鈺芳說,新新店在書籍之外還有文創產品,而這些老玩意兒,“如果正好有人喜歡,也可以買走”。
  書架以及老物件的擺放,都要費些心思,好在,總有朋友不請自來。
  朱鈺芳很自豪地說:“他們來自各行各業,都是伴隨著曉風二十年的成長而來,最開始只是曉風的讀者。”
  天牛記得6月15日那天的天氣,有點悶熱。在杭州慶春路購書中心,他參加了作家鮑貝的新書簽售會。就是從這個夏天開始,這個城市多了一家文藝的分享地,它叫悅欖樹,24小時不打烊。
  “怎麼會有人深夜裡到書店來看書,擁一床毛毯在床上看不是更好嗎?”悅欖樹的主管蔣瞰說,如今,她不得不推翻自己最初的想法。就在上個月,悅欖樹二期改造完成,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24小時書店。蔣瞰說,悅欖樹的階梯和大桌,都是為書友“分享”而設。
  杭州市新華書店總經理許悅曾經這樣描述打造悅欖樹的初衷,營造“一個文化約會地”。這樣的“文化約會”不因深冬而減淡,比如,昨天,新生代上海作家周嘉寧在悅欖樹分享了她的新作——《我是如何一步步毀掉我的生活的》。同是這一天,11歲的邢以辰將在這裡開啟他為期一個月的塗鴉畫展。
  作為經營者,蔣瞰也被這間24小時書吧改變著,她寫出了一本叫《深夜書房》的書,其中的故事正是在悅欖樹的所見所聞——“比如,有位老先生,每天都會來,他的標配是杏仁麵包加咖啡,每周看四本書。”
  2014年1月,天牛為搬家費了些神,原因就在於那幾大箱的書。當然,在天牛看來,這些書不算多,只是“搬家的大漢差點閃了腰”。也就是那一段時間,文二路的博庫書城改造升級,成為全國“最大也是最漂亮”的書城。
  如今,搬到五常,天牛逛書店的時間明顯少了。即使如此,他仍然打算順道時去逛逛曉風書屋在西湖邊的新店,還有那一家不打烊的24小時書吧。
  (原標題:愛在書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w48kwcjs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